看完了這篇文章,既自豪又與慚愧,作者對濱州人文的描寫非常準確。作為一個濱州人,特別想轉載下這篇文章,若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(0543-3163669)刪除。以下是原文:
由村民自愿發起,為周恩來總理建祠,楊柳雪村是全國獨一份兒。事件緣起
1970年2月13日,周總理接見出席全國棉花生產會議的人員時,與濱縣楊集公社代表李煥文、濱縣楊集公社楊柳雪大隊代表楊秉利等人親切交談。當得知楊柳雪大隊奪取糧食、棉花雙高產時,周總理贊揚說:“了不起啊!是紅旗啊!”周總理要求山東的領導:“你們要拿楊柳雪當個旗幟,我們提倡糧棉兩個都高產。”
(“棉區的一面紅旗”迎來眾多考察團)
2月14日,《人民日報》頭版刊出“棉區的一面紅旗”,報道了楊柳雪的典型事跡。當日下午,周總理在召集各省市參加會議的負責人開會時,對山東的領導說:“楊柳雪這個典型抓對了。不要嫌棄這個隊小,就輕視了,是棉區的一面紅旗嘛!”
此后,周總理又兩次接見楊柳雪代表楊秉利、一次接見楊柳雪代表楊秉義。直至1975年,周總理在病床上,依舊過問楊柳雪的情況。
周總理關心楊柳雪,楊柳雪人民也不忘周總理。建祠過程
1976年1月8日,周總理逝世后,楊柳雪村群眾自發舉行悼念活動,此后每年的1月8日周總理逝世紀念日和3月5日的誕辰紀念日,楊柳雪群眾都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。
1998年3月5日,周總理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,楊柳雪群眾到濱州黃河大橋、周總理骨灰撒放處,面向黃河,跪在沙灘上,獻上棉花,祭奠周總理。村民們捧起河沙,帶回村里,撒在楊柳雪的土地上,用村民的話說,是把周總理請回家,以此寄托哀思。
1999年5月1日,楊柳雪村黨支部、村委會應村民的呼吁,正式決定建設懷周祠。1999年11月15日奠基,至2001年6月30日落成。懷周祠占地3.5畝,共耗資60余萬元,建筑面積320平方米。
楊柳雪村民建“懷周祠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崇拜英雄的表現,是對周總理偉大人格、高尚品格的弘揚。
奇聞異事圍繞“懷周祠”和周總理,當地有許多傳說,代表性的有兩個,一是“趣味奇石”,二是“天降大雨”。
趣味奇石。懷周祠內的太湖石乃天然形成,其外型像人的心臟,自然生成10孔,寓意人民與總理心連心,又像棉花桃,寓意棉區紅旗楊柳雪。石高4.2米,寬3.05米,重11噸,距垂花門10.8米。其中,3.05暗合周總理3月5日誕辰紀念日,10.8暗合周總理1月8日逝世紀念日。
天降大雨。2001年6月28日12時30分,周總理漢白玉半身雕像運抵楊柳雪懷周祠。頓時,聞訊前來迎請和祭拜的村民沸騰了,掌聲雷動,鞭炮齊鳴。13時8分,當吊車將周總理雕像緩緩托起,移往懷周祠時,不經意間,晴空萬里的天上風起云涌,大雨直落。20多分鐘后,當周總理雕像穩穩安放在懷周祠大殿正中時。突然,云收雨住,一片潔白的云彩漂浮在懷周祠上空湛藍的天空,同時,西邊天際,一道絢麗的彩虹光彩奪目。民間諺語有“起靈風下葬雨”,寓意吉祥,民間都傳說,這是周總理感動了天地。
扒著門縫看歷史。做事很重要。周總理到過無數的地方,解決過無數的問題,幫助過無數的人。楊柳雪的做法也令人感動,貢獻出土地,捐獻出資金,出工出力等,都是實實在在的。楊柳雪做到了,濱州人民做到了。濱州群眾自發建設周總理骨灰撒放紀念碑,僅把碑石從太行山上運下來,就走了三天三夜,沒有對周總理深厚的感情,絕不會有這種付出。
扒著門縫看歷史。儀式很重要。楊柳雪百姓、濱州百姓、各界人士到懷周祠給總理獻花,年年祭奠,這是民間崇拜的表現形式。沒有莊嚴的儀式,人的心靈就難有觸動。周總理說,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,但不是無情論,毛主席也經常講《愚公移山》,我相信,只要我們有真情實意,我們不僅能感動人,也能感動天。
侯玉杰2018年6月3日,星期天
晚上六點了。大樓上的施工,還沒有結束。不過,這時候,靜得能聽到電腦的嗡嗡聲。寫稿子很累,被報社編輯槍斃稿子的感覺卻很爽,因為自己很希望得到提高,感謝編輯。周總理曾說:我做工作,從未灰心。周總理還說:我做工作是為黨、為人民。而我研究地方志,確實灰心過,所以要向周總理學習。愿與同行者共勉。
說說您的看法:(無須注冊)
共1條評論
2018-08-03 08:33